\ | /
★
为促进信息交流,加强学生对科研的认知,我院于9月29日下午两点特邀华中科技大学李真教授和潘杰教授在我校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会议开展讲座,讲座主题为“新型金属硫电池”和“新型金属材料”,我院多名教授以及学生参会。

李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于201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5-2018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青年百人,2020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2020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发表论文40余篇,公开或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李真教授讲授的题目为“锂硫电池的研究”,主要介绍了锂硫电池的优势、目前面临的难题并提供了两种解决思路,还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和市场需求以及光纤监测在电池中的应用。在市场的巨大需求下,锂离子电池在整个社会能源结构中占重要地位,但锂硫电池较商业化锂离子有着重量密度更高、材料成本更低、对环境更加友好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锂硫电池的研究,我们相信电池新材料的开发水平将最终制约锂离子电池能够达到的高度。

潘杰,“华中学者” 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新型金属材料(非晶合金、高熵合金和梯度纳米金属材料等)的设计、制备与成型、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十三五装备预研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近40余篇SCI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应邀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

在本次讲解中潘杰教授主要为我们介绍了非晶合金的一些性能及适用范围。非晶合金即Metallic glass又称为金属玻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尖端领域,由于其良好的耐腐蚀能力,用其替代船舶的聚脲材料可以节约近50%的保养费用。由于其优秀的耐蚀性能,课题组在探索应用方面获得了高等学科研究优秀成果奖证书及科学技术奖励证书,并且针对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不足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并展望了将其应用在火星机器人的美好未来。
讲授完毕后,陶军晖老师、汪川惠老师等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有关看法与疑惑,与教授们一起进行讨论,接着正在准备考研的学长学姐提出考研相关疑问,教授们悉心解答。
本次金秋学术活动月活动圆满结束!